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_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_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_a网站在线观看

民進簡介 新聞動態 專題論壇 參政議政 社會服務 同舟時評 會務文獻 民進風采 資料中心 民進動態 會史資料 學習研究 領導著述 聯系我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民進專題 > 鄧小平與統一戰線 > 懷念小平


小崗村農民不忘鄧小平


    一個本來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只因26年前這里的18位農民冒險按下「包產到戶」的手印,而被載入中國改革開放史冊。 
    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前夕,記者再次來到小崗村,見到了1978年發起「大包干」的帶頭人嚴俊昌等。談起當年往事,年近古稀的嚴俊昌以及健在的「大包干」當事人仍激動不已。嚴俊昌回憶道:「當時我們心中也確實沒有底,只是為了擺脫貧困,不得已冒著坐牢的危險一搏了,沒有小平同志,我們的命可能都沒了,大包干也不可能推行得下去。」 
    在另一位當事人嚴宏昌的家中,記者看到廳堂前擺著一幅用鏡框裱裝著的剪報,里面是1997年小平同志逝世時人民日報發表的紀念文章,嚴宏昌以此表達他自己乃至全村人對小平的感念。他介紹說:「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崗村農民人均收入由22元猛增到400多元,全隊糧食產量達13.2萬斤,相當于1966年~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自1956年起23年未交一粒糧還年年吃供應的小崗人,一下子向國家交售糧食2.5萬斤。 
    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談話中公開肯定了小崗「大包干」的做法,他說:「農村政策放寬以后,一些適宜搞包產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安徽肥西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包產到戶,增產幅度很大。『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鄧小平的肯定,拉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開放的大幕。此后,以小崗村「大包干」為原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試驗被推向全國各地農村,形成了波瀾壯闊的農村改革大潮。 
    小崗村也在改革大潮中獲得了發展,改變了命運。 
在上海闖蕩多年的嚴余山,現為上海小崗人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是小崗村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嚴余山的工貿公司為小崗村做了不少實事,解決了村里一批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在他看來,小崗村的發展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是永遠連在一起的:「按照我的理解,鄧小平理論的目標就是『富民』。小崗進行的『大包干』符合這個思路,因為餓肚子不是社會主義。現在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如何在新的環境中致富仍是要堅持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 
    31歲的嚴德友是小崗村村委會主任,他說:「從始至終,指引著小崗村發展的是鄧小平理論,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探索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解決農民共同富裕起來的問題。」去年,由小崗村、長江潤發集團、滁州通力集團、滁州綠豐公司、張家港中興房產聯合投資3000萬元的「小崗現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正式掛牌運營,大大加強了村集體經濟。 
    談起今后的計劃,嚴德友躊躇滿志:本屆村委會的目標是實現小崗人的共同富裕,確保人均年收入年遞增400元以上。采取的措施包括結合小崗的特點,大力發展優質葡萄、小香豬等高效種養業;利用好「小崗」品牌,吸引投資,加快小崗村辦工業及集體經濟發展。同時,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實施「鳳還巢」戰略,利用現在在外務工的50多名年輕人的人才、技術、資金優勢,逐步摒棄一家一戶式的生產經營方式,走農業生產集體化道路,力爭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利用「小崗」品牌,開發旅游業和興辦生態觀光農業。 
    嚴德友欣喜地告訴記者,現在小崗村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3萬斤增加到120萬斤,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22元增加到2100元;全村100余戶建起了新房,人均住房20平方米以上,村民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看到這些變化,我們每個小崗村人都不會忘記鄧小平,不會忘記他搞改革開放的豐功偉績! 



[關閉窗口]
版權所有 中國民主促進會
Email: webmaster@bxzpa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