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_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_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_a网站在线观看

返回民進首頁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頁 |雜志簡介 |雜志征訂 |投稿須知 |編讀往來 |廣告業務 |歷年目錄

媽媽的海峽

  前不久,受馬英九先生之邀,大陸五所高校師生赴臺灣參訪交流,備受海峽兩岸各界的關注與好評。青年學子初次踏上寶島,毫無違和感,仿佛兄弟姐妹一般,自然的言語交流,真摯的情感流露,濃濃的在地親情,沖擊著兩岸同胞的內心深處,也不由讓我回想起十年前隨葉圣陶研究會參訪臺灣的一段難忘經歷……
  媽媽的夙愿
  2013 年 7 月,我隨葉圣陶研究會赴臺灣,與當地文化教育出版界人士開展一系列交流活動。工作幾十載,平時很少出門的我,忽然要前往祖國寶島——這樣一個既向往又陌生的地方,心里難免有些激動和緊張。
  臨行前一晚,媽媽說起臺灣有個舅舅是大學校長的話題——以前她曾經無數次跟我提及,只不過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去,所以聽過也沒當真。這次馬上要動身了,所以才認真起來——母親說,她的舅舅解放前是臺灣大學校長,叫陸筱海,人已經過世了。幾十年來,嘉興老家人一直未能和他的家人聯系上。校園里,至今還有他的雕像。這次我隨團去臺灣,希望有機會去臺灣大學與舅公的雕像合個影,了卻她的心愿。81 歲了,她此生怕也去不了了。
  我有些半信半疑,于是追問:“您老說臺灣大學臺灣大學的,您確定嗎?是臺灣大學還是臺灣某大學?”這一問,媽媽不再肯定,說自己也記不清了。于是我又上網搜索,也沒查到任何相關信息,估計此事不靠譜。畢竟媽媽年紀大了,這么多年音訊阻隔,或親戚間以訛傳訛,想必是記憶模糊了。不過,我默默記下了媽媽在我手心上寫下的“筱海”兩個字,這名字不太像20世紀40年代知識分子的名字,反正有與沒有的,有機會就去一趟吧,也免得老家兒總叨念。
  意料之外
  落地當天晚間,主辦方貼心地安排大陸參訪團與臺灣民意代表共進晚宴。我的位次與臺北大學周育仁教授安排在一起。周教授個子高高的,說話文質彬彬,總是面帶微笑,非常和善,此前多次來大陸,也來過北京,所以我倆一見面聊得很開心,彼此間一點都不拘束。
  聊天中我不經意間提起可能有親戚在臺灣,周教授像是挖到了寶,詳細追問,比我這個“當事人”還要當真,捧著手機一遍遍地搜索網上資料,“臺灣大學歷任校長”“臺北大學校長”“大學校長”“陸筱海”“陸小海”“筱海”……突然,他猛地拉了我一把,“嗨,老弟,找到了!”我一臉驚奇。
  陸志鴻,字筱海,1897—1973年……1946—1948年任臺灣大學第二任校長暨第一任正式校長,浙江嘉興人……臺灣大學校園現建有志鴻館,立有雕像……
  周教授興奮得像找到了寶貝:“怎么樣,這該不會錯吧?”
  ——“嗯嗯,媽媽是嘉興人,外婆姓陸,應該不會有那么巧合的事。”
  我倆這飯就吃不下去了,他仔細詢問參訪團的行程規劃,建議我根據行程找個離臺灣大學最近的落腳點請個假去校園里看一看,拍個照片。考慮到晚上回賓館還要和母親核實確認,而且雕像不知是否還在,另外畢竟參訪活動行程緊,沒有安排獨自活動,需要向團長報備,所以我并沒有表示要去。
  在這頭,在那頭
  晚上給媽媽打電話,她一聽“陸志鴻”的名字才想起來,說就是了,只不過小時候姥姥一堆姐妹,總是叫他“筱海哥”,大名反倒不記得了。
  我向媽媽表示:如果時間允許,有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就去校園里和舅公的雕像合個影。媽媽倒也通情達理:“好的好的,已經很好了。不方便就不要亂跑了。”
  內心里,我仍然想完成媽媽的托付。若時間允許,抓緊時間打車去臺灣大學核實一下情況,也算對她老人家有個交代。不過,看了看代表團排得滿滿的行程,我決定在最后一天所有重要參訪活動結束之前,暫不去想這件事情。
  想著媽媽此時的心情,有種感慨——畢竟是兩岸同屬一家,阻隔了半個多世紀,僅憑兩個字,就能找到自己的親人,可見兩岸同胞濃濃的親情,歲月無法抹去,距離無法阻斷,人力更無法抗拒。
  血緣是任什么也斬不斷的紐帶,不由得想起那句: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尋親尋的是兩岸情
  根據日程安排,次日有一場“開明書店·葉圣陶與臺灣”的兩岸出版學術交流會。臺灣方面專家、教授、知名學者和大學研究機構負責人來了十七八位,聽聞大陸文化出版界人士到訪,又涉及開明書店、葉圣陶這些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很多臺灣文化界的老先生從家里抱來了珍藏多年的老開明版圖書,看著整摞發黃的老書,令我這個新開明人好不眼饞吶!
  中間小憩時,我抓緊時間與臺灣文化界的幾位老先生了解老開明的點滴信息,也想借此機會留下他們的聯系方式,打算日后為社里的《出版史料》雜志開發一些作者資源和搜集新的史料來源。周育仁教授也在,一旁提起前晚尋親的事,他果然是個有心人——前一晚回家后,他特意上網搜集打印了一摞關于陸志鴻校長的相關資料,今天是有備而來的。這一下也引起幾位老先生的濃厚興趣,紛紛表示陸志鴻校長在臺灣非常有名。
  操著一口地道京腔兒的亮軒先生更是直言,雖然公開資料顯示,1945年,羅宗洛先生被任命為代理校長接收組建臺灣大學,但陸志鴻校長卻是公認的臺灣大學首任校長。研討會結束后,亮軒先生竟直接拿過打印資料來,在上面寫出了一串陸校長故宅的地址,他說與陸校長兩家關系非常好,臨了還不忘叮囑我,一定找時間去看看。
  聽著亮軒先生字正腔圓的京腔兒,本就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加上他講葉圣陶先生,講老開明那些出版家,講那些影響幾代人的不朽作品,真情實感,娓娓道來,我一時竟忘記了自己此刻是置身于臺北,恍惚中仿佛還在北京。交流會上談的是海峽兩岸文化和出版,但不知不覺就說到了一塊兒,產生了文化共鳴,處處感受到臺灣與大陸之間,兩岸同胞之間在情感上、在文化上、在血緣上分不開的脈絡。
  機械系
  像綁上了助推器,我從臺北 101 一路奔下樓來,剛走出電梯,手機鈴響了起來,原來竟是周教授帶著司機在門口等我了——他總是那么有心,讓我很受感動……
  臺灣大學門好進,可究竟去哪里找雕像呢?一連打聽了幾位師生都沒人知道。周教授果然早有預案,提議直奔機械系——陸校長卸任后,又做回機械系主任,或許在那里可以尋些線索。
  來到機械系所在的二樓,對著一扇大鐵門,我有些失望,這空曠的樓道、冰冷的鐵門,來來往往、步履匆匆的老師們,恐怕尋親任務到此為止了。
  不過周教授仍然信心滿滿,他向接待教師說明了我們的來意。系管聽說后,恭敬地把我們讓進里間辦公室,倒上水,然后攀談起來。從他口中我們得知,陸校長的確是學校的首任校長,194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派羅宗洛先生來臺灣接收改建日本人留下的大學,并擔任臺灣大學代理校長,陸志鴻先生一同來臺灣協助辦學。不久后,羅校長被調回南京,組建臺灣大學的任務就落在了陸志鴻的身上,他帶領一班學者在這里建校設系,開宗明義,成為真正意義的首任臺灣大學校長,以至于臺灣大學師生一直以來都把他當作臺灣大學的創始人。后臺灣大學校政初具規模后,陸校長辭去校長職務,專任臺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陸校長讓“機械人”引以為傲,機械系教學樓也被命名為志鴻館,還在進門處立了一座他的半身銅像。不過由于年久失修,我們來訪的時候,偏巧趕上學校準備拆除舊館重建……
  聽到這兒,我連忙追問:“那雕像……”系管略顯尷尬,說:“非常不好意思,因為舊館要拆除,一切都不確定,只好臨時把陸校長的雕像放在了機械系的儲物間。”緊接著他又補充道:“不過你們放心,雕像一直用布蓋著,保存完好。”說完,系管聯系了外出開會的系主任,征得了同意后,又轉頭和我們商量:“我這就去抱過來,然后在外邊辦公室里布置一下,再請陸校長的家人與雕像合個影,可以嗎?”
  系管讓我們在里屋稍坐,然后和幾位老師非常認真地在外間布置了一番,騰出一張桌子,鋪上報紙,放置好雕像,旁邊再擺上椅子,這才請我們出來合影——只是遺憾,因為預先沒想到有此造訪計劃,事先準備好的正裝落在了代表團的車上。一出來,幾位系里的老師脫口而出:“眼、鼻、嘴與陸校長頗為相似耶”……
  系管和我約定,回大陸后想請我把這次尋親的經歷寫下來,他們會在系刊上發表,并贈送了我一本《臺大機械人》系刊,恰好這一期是紀念機械系舊館的專刊,有不少陸校長和志鴻館的相關資料。
  告別了機械系,我們來到用擋板圍起來的志鴻館前,圍著即將拆除的這座舊館轉了一圈,我心想:真是萬幸,再晚來一個月,這里恐怕就被夷為平地了。
  任務繼續
  離開臺灣大學,看看時間還很充裕,周教授指了指手中打印材料說:“走,繼續尋親去!”這我可有些掛不住了,一則考慮到還要趕回駐地,二則畢竟教授公務繁忙,這樣陪我一下午已經很過意不去了。再加上亮軒先生特地在地址后面括號里寫上“陸校長故宅”,現在那里住著什么人都不知道,費時輾轉,很難尋覓線索。反正已經完成了打卡任務,向教授表示了感激后我就打算返回了。可周教授哪肯作罷,依然固執得像個孩子:“嗯!——都到這兒了,多少去陸校長舊居門前拍個照,又不打擾現在住家,不會怎么麻煩的!”
  站在青田街九巷八號門口,我倆都有些不知所措——“里面好像還住著人吶,不要搞錯了,打擾到住家。我倆趕緊合個影就走……”周教授指了指大門:“不管啦,我們就打聽一下嘛!”我趕緊攔住:“少來少來,都說好了到此為止。況且母親臨來時沒托付我聯系家人,還是不要的吧。”“一家人分離這么久,豈有到家門口不打招呼的道理?我們只打聽一下陸校長家人的下落。即便是的話,說明身份就走,行吧?”我是徹底服了,隨便吧……門開了,一個小伙子站在門口,確認正是陸校長家,隨后喚來了奶奶,老人家聽說我們的來歷后,趕緊把我們讓進屋……
  應該叫她舅媽——陸校長有兩個兒子,在我面前坐著的是長子陸振來的太太,所以她應該是我的大舅媽。不過大舅現在臥病在床了,我們沒有進去打擾。舅媽拉著我的手聊了很長時間,從她口中得知,陸校長兄妹七人,陸筱海是長兄,下面還有六個妹妹,我的外婆是六妹,叫陸寶賢,人很漂亮,家人都很喜歡她,后來和外公一起逃離,被日軍炸死了(我小時候見過外婆穿旗袍在樓梯旁回眸的照片,母親和她長得很像。可惜后來照片弄丟了)。舅媽還記得我媽媽叫向明,小時候大舅常帶媽媽一起玩。周教授說,舅媽年輕時一定也蠻漂亮,提議一起合個影。不過老人嫌自己現在形象不好,喊來了孫子(剛才開門的小伙子)、孫女與我合影,算是留了個念想,也算是延續了親情吧……再見不知何時。
  坐在車上,周教授不住地感嘆:“真是緣分吶!如果晚宴上我倆的位次沒有在一起,你估計也不會向別人打聽了;如果查詢的時候我沒有注意到‘陸志鴻,字筱海’,也就不會再查下去了;如果老弟你自己來臺灣大學找的話,即便看到被圍起來的志鴻館,可能也就在外面照個相而已,絕想不到去機械系尋找雕像的……當然,如果你晚來一個月,估計連志鴻館都不在了;如果亮軒先生沒有把陸校長故宅地址寫給你,我們也無從尋找他的家人,況且在臺北,像我們這樣冒昧地去按人家的門鈴,多半主人是不會開門的……”是呀,冥冥中似乎都是巧合,還應感謝有心的臺北大學周育仁教授,幫我實現了母親的夙愿。
  我背負著母親重重的托付,跨越那灣淺淺的海峽,穿過 66 年的悠悠歲月,與親人攜手團聚。還記得在臺北 101 的電梯旁,團長囑咐我的那句“母親托付的事情要好好辦”,現在想想,如果沒有他這句意味深長的叮囑,我如何會安心地踏上尋親之路,又如何會如此執著到底?恐怕留給母親,也留給我自己的,只能是終生的遺憾了。
  臺北七日,行程滿滿,收獲滿滿,滿得遠遠超出了母親的預期!
  ……
  而未來,
  鄉愁是一道長長的橋梁,
  你來這頭,
  我去那頭!
  (作者系開明出版社總編輯)

  (2023年11期) 


      作者:□沈 偉

Copyright ? 2014 中國民主促進會 《民主》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霄云路霄云里7號 郵編:100125
電話:010-64604967 傳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